一、经脉循行
胃足阳明之脉:起于鼻,交頞中, 旁约太阳之脉,下循鼻外,入上齿中,还出挟口,环唇,下交承浆,却循颐后下廉,出大迎,循颊车,上耳前,过客主人,循发际,至额颅。
其支者:从大迎前,下人迎,循喉咙,入缺盆,下膈,属胃,络脾 。
其直者:从缺盆下乳内廉,下挟脐,入气街中。
其支者:起于胃口,下循腹里,下至气街中而合。以下髀关,抵伏兔,下膝髌中,下循胫外廉,下足跗,入中指内间 。
其支者,下膝三寸而别,下入中指外间。
其支者:别跗上,入大指间,出其端。
二、主要病候
肠鸣腹胀,水肿,胃痛,呕吐或消谷善饥,口渴,咽喉肿痛,鼻衄,胸及膝髌等本经循行部位疼痛,热病,发狂等。
三、主治概要
本经腧穴主治胃肠病,头面、目、鼻、口齿病,神志病,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
四、腧穴(左右各45穴,共90穴) 定位、主治
1.承泣(STl)
[定位] 在面部瞳孔直下,当眼球与眶下缘之间。
[主治] 目赤肿痛,流泪,夜盲,眼睑瞤动,口眼喎斜。
2.四白 (ST2)
[定位] 在面部瞳孔直下,当眶下孔凹陷处。
[主治] 目赤痛痒,迎风流泪,目翳,眼睑瞤动,口眼喎斜,头面疼痛。
3.巨醪
[定位]在面部瞳孔直下,平鼻翼下缘处,当鼻唇沟外侧。
[主治] 口眼喎斜,眼睑瞤动,鼻衄,齿痛,面痛。
4.地仓 (ST4)
[定位] 在面部口角外侧,上直对瞳孔。简易取穴法:口角向外旁开约0.4寸处是穴。
[主治] 口眼喎斜,口角瞤动,唇缓不收,齿痛,流泪。
5.大迎 (ST5)
[定位] 在下颌角前下方1.3寸,咬肌附着部的前缘,当面动脉搏动处。
[主治] 牙关紧闭,口喎,齿痛,颊肿,面肿,面痛,唇吻瞤动。
6、颊车 (ST6)
[定位]下颌角前上方约1横指(中指),当咀嚼时咬肌隆起,按之凹陷处
[主治] 口眼喎斜,齿痛,颊肿,牙关紧闭,面肌痉挛。
7.下关 (ST7)
[定位] 在面部耳前方,当颧弓与下颌切迹所形成的凹陷中。
[主治] 牙关紧闭,下颌疼痛,齿痛,面痛,口眼喎斜,耳鸣,耳聋。
8.头维 (ST8)
[定位] 在头侧部,当额角发际上0.5寸,头正中线旁开4.5寸处。
[主治] 头痛,目眩,目赤肿痛,迎风流泪,眼睑瞤动,视物不明。
9.人迎 (ST9)
[定位] 在颈部喉结旁,当胸锁乳突肌的前缘,颈总动脉搏动处。
[主治] 咽喉肿痛,高血压,头痛眩晕,瘰疬,胸满喘息,饮食难下,瘿气。
10.水突 (STl0)
[定位] 在颈部胸锁乳突肌的前缘,当人迎与气舍连线的中点。
[主治]瘰疬,瘿瘤,咳逆上气,喘息不得卧,咽喉肿痛,呃逆。
11.气舍 (STll)
[定位] 在颈部,当锁骨内侧端的上缘,胸锁乳突肌的胸骨头与锁骨头之间。
[主治] 咽喉肿痛,喘息,呃逆,瘰疬,瘿气,颈项强。
12,缺盒 (ST12)
[定位] 在锁骨上窝中央,前正中线旁开4寸处。
[主治] 咳嗽,气喘,缺盆中痛,咽喉肿痛,瘰疬。
13.气户 (ST13)
[定位] 在胸部,当锁骨中点下缘,前正中线旁开4寸处。
[主治] 咳喘,胸痛,呃逆,胁肋疼痛。
14.库房 (ST14)
[定位] 在胸部,当第1肋问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处
[主治] 咳嗽,气喘,胸痛,胁肋胀痛。
15.屋翳 (ST15)
[定位] 在胸部,当第2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处
[主治] 咳嗽,气喘,胸痛,乳痈,乳癖,身肿,皮肤疼痛。
16.膺窗 (STl6)
[定位] 在胸部当第3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处。
[主治] 咳嗽,气喘,胸痛,乳痈。
17.乳中 (STl7)
[定位] 乳头中央。
[附注] 本穴不针不灸,只作胸腹部腧穴定位标志。《针灸甲乙经》说:“禁不可针灸,灸刺之,不幸生蚀疮,疮中有脓血清汁者可治,疮中有息肉若蚀疮者死。”
18.乳根 (STl8)
[定位] 在胸部,乳房根部,当乳头直下,第5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处。
[主治] 乳痈,乳少,胸痛,咳嗽,呃逆。
19.不容 (STl9)
[定位] 在上腹部,当脐上6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处。
[主治] 呕吐,胃痛,腹胀,食欲不振。
20.承满 (ST20)
[定位] 在上腹部,当脐上5寸,距前正中线2寸处。
[主治] 胃痛,呕吐,腹胀,肠鸣,食欲不振,吐血,胁下坚满。
21.梁门 (ST21)
[定位] 在上腹部,当脐上4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处。
[主治] 胃痛,呕吐,腹胀,食欲不振,大便溏薄。
22.关门 (ST22)
[定位] 在上腹部,当脐上3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处。
[主治] 腹痛,腹胀,肠鸣泄泻,食欲不振,水肿。
23,太乙 (ST23)
[定位] 在上腹部,当脐中上2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处。
[主治] 腹痛,腹胀,心烦,癫狂。
24.滑肉门 (ST24)
[定位] 在上腹部,当脐中上1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处。
[主治] 癫狂,呕吐,腹胀,腹泻。
25,天枢 (ST25) 大肠募穴
[定位] 在腹中部,当脐中旁开2寸处。
[主治] 腹痛,腹胀,肠鸣泄泻,痢疾,便秘,肠痈,热病,疝气,水肿,月经不调。
26.外陵 (ST26)
[定位] 在下腹部,当脐下1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处。
[主治] 腹痛,疝气,痛经。
27.大巨 (ST27)
[定位] 在下腹部,当脐下2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处。
[主治] 小腹胀满,小便不利,遗精,早泄,惊悸不眠,疝气。
28.水道 (ST28)
[定位] 在下腹部,当脐下3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处。
[主治] 小腹胀满,腹痛,痛经,小便不利。
29,归来 (ST29)
[定位] 在下腹部,当脐下4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处。
[主治] 少腹疼痛,闭经,痛经,白带,阴挺,茎中痛,小便不利。
30,气冲 (ST30)
[定位] 在腹股沟稍上方,当脐下5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处。
[主治] 少腹痛,疝气,外阴肿痛,阴茎中痛,腹股沟疼痛,阳痿。
31.髀关 (ST31)
[定位] 在髂前上棘与髌骨底外缘连线上,平臀沟处。
[主治] 髀股痿痹,下肢不遂,腰腿疼痛,腹痛,筋急拘挛,屈伸不利。
32.伏兔 (ST32)
[定位] 在髂前上棘与髌骨底外缘连线上,当髌骨外上缘上6寸处。
[主治] 腰膝冷痛,下肢麻痹,疝气,脚气。
33.阴市 (ST33)
[定位] 在髂前上棘与髌骨底外缘连线上,当髌骨底上3寸处。
[主治] 膝关节痛,下肢屈伸不利,腰痛,下肢不遂,寒疝,腹胀,腹痛。
34.梁丘 (ST34) 郄穴
[定位]在髂前上棘与髌骨底外缘连线上,当髌底上2寸处。
[主治]膝关节肿痛、屈伸不利,下肢不遂,胃痛,乳痈。
35.犊鼻 (ST35)
[定位] 屈膝,在膝部,髌骨与髌韧带外侧凹陷中。
[主治] 膝关节肿痛、屈伸不利,脚气。
36.足三里 (ST36) 合穴;胃下合穴
[定位] 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1横指处
[主治] 胃痛,呕吐,腹胀,肠鸣,消化不良,下肢痿痹,泄泻,便秘,痢疾,疳积,癫狂,中风,脚气,水肿,下肢不遂,心悸,气短,虚劳赢瘦。本穴有强壮作用,为保健要穴。
37.上巨虚 (ST37) 大肠下合穴
[定位] 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6寸,距胫骨前缘1横指(中指)。’
[主治] 腹痛,腹胀,痢疾,便秘,肠痈,中风瘫痪,脚气,下肢痿痹。
38.条口 (ST38)
[定位] 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8寸,距胫骨前缘1横指处。
[主治] 肩臂不得举,下肢冷痛,脘腹疼痛,跗肿,转筋。
39.下巨虚 (ST39) 小肠下合穴
[定位] 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9寸,距胫骨前缘1横指处。
[主治] 小腹痛,腰脊痛引睾丸,乳痈,下肢痿痹,泄泻,大便脓血。
40.丰隆 (ST40) 络穴
[定位] 在小腿前外侧,当外踝尖上8寸,条口外,距胫骨前缘2横指。
[主治] 痰多,哮喘,胸痛,头痛,咽喉肿痛,便秘,癫狂,痫证,下肢痿痹,呕吐。
41.解溪 (ST41) 经穴
[定位] 在足背与小腿交界处的横纹中央凹陷中,当母长伸肌腱与趾长伸肌腱之间
[主治] 头痛,眩晕,癫狂,腹胀,便秘,胃热谵语,目赤,下肢痿痹,脚背肿痛。
42.冲阳 (ST42) 原穴
[定位] 在足背*高处,当母长伸肌腱与趾长伸肌腱之间,足背动脉搏动处。
[主治] 口眼喁斜,面肿,齿痛,癫狂痫,胃痛,足痿无力。
43.陷谷 (ST43) 输穴
[定位] 在足背,当第2、第3跖骨结合部前方凹陷处。
[主治] 面目浮肿,目赤肿痛,肠鸣腹泻,足背肿痛,热病。
44.内庭 (ST44) 荥穴
[定位] 在足背,当第2、第3趾间缝纹端赤白肉际处。
[主治] 齿痛,口喎,喉痹,鼻衄,腹痛,腹胀,痢疾,泄泻,足背肿痛,热病,胃痛吐酸。
45.厉兑 (ST45) 井穴
[定位] 在足第2趾末节外侧,趾甲角旁0.1寸(指寸)处。
[主治) 面肿,口喎,齿痛,鼻衄,胸腹胀满,热病,多梦,癫狂。
版权所有:五行人养生网 备案号:豫ICP备1700255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