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新闻

救命药为何成了杀人刀?——华西都市报
作者:admin 日期:2016-06-21 22:23:40 点击:1266

    救命药为何成了杀人刀?——华西都市报。一则老新闻,今天读来仍有意义

    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指出,全球有1/3的病人死于不合理用药,而不是疾病本身。*新的中国“百姓安全用药调查”显示,中国不合理用药情况十分严重,全国每年5000多万住院病人中,至少有250万人与药物不良反应有关,引起死亡的约有19万人。

  一位资深的内科医生称,用药品种*多、*不合理的首推抗生素。

  使用得当,刀可以拿来削水果;使用不当,刀也能变成杀人的凶器。药也一样,既能救人,也可害命。1月17日,由健康报、健康文摘报、中国卫生杂志和大众健康杂志共同举办的“百姓安全用药调查”披露,中国每年死于药物不良反应的人数达19万之多!

  不合理用药是否已成为威胁患者健康的主要杀手?成都人不合理用药的情况如何?如何避免不合理用药对健康的威胁?据此,记者用5天的时间,对不合理用药展开了深入的调查。

  记者调查

  滥用药现象时有发生

  病人乱吃药病情加重

  1月25日上午,记者走进省医院第二门诊部,在不到半天的时间中,就遇到了两例因为乱吃药而导致病情加重的例子。内科主治医生徐辉告诉记者,部分病人生病后,一般不会首先选择进医院,而是根据自己的经验、药房工作人员的推荐或者药品上的说明书,自己购药回家服用,结果导致“乱吃药”。

  55岁的潘女士年轻时身强体壮,这几年随着年龄增大,身体明显一年不如一年了,感冒几乎成了家常便饭。但潘女士坚持小病能拖就拖,实在拖不过去了,就自己到药店买药,除非万不得已,否则绝不上医院。前几天,潘女士又感冒了,还拉肚子。根据自己的经验和药店工作人员的推荐,她接连买下了氟哌酸、阿莫西林、藿香正气水等一大堆药物,拿回家自行服用。结果不仅没有一点效果,病情反而越来越重。在家人的苦劝下,潘女士来到医院就诊,结果显示,由于长期乱吃药,不仅对氟哌酸、阿莫西林等抗菌药产生了耐药性,还导致了体内正常的菌群失调。

  医生乱开药推波助澜

  1月26日下午,记者专访了华西附四院内科主任朱启上教授。据朱启上教授透露,近年来,逐年攀升的结核病就和不合理用药有很大关系。本来结核病并不是什么难治的绝症,只要通过正规治疗完全是可以医治的,但临床上,大量使用抗生素、随意停药、用药疗程不够等原因,导致结核病越来越难以治疗。由于防治工作不规范,用药不合理,结核病死亡率已居传染病首位。而像普通的疾病,由医生导致的乱用药现象也是时有发生。

  朱教授举例说:一名9个月大的男婴,因每天拉肚子4-5次,到医院检查后发现便中有大肠杆菌,医生诊断为肠炎,给予阿莫西林、复方新诺明两种药物,连用两周。结果,婴儿的肠炎不但未治愈,反而又激发了霉菌感染。为何越吃药越糟糕?医生解释说,这是用药不合理的一种表现,一是阿莫西林对大肠杆菌性肠炎效果不好,且容易产生耐药性;二是不宜合用复方新诺明,更不该连用两周,磺胺类药物连用一周以上就可以破坏婴儿的肠道菌群平衡。其结果是在原发病的基础上又增加了继发病,使得病程延长,还增加了痛苦。

  药房乱卖药助长歪风

  从2004年7月1日起,国家药监局明文规定,全国范围内所有零售药店必须凭执业医师处方,才能销售未列入非处方药药品目录的各种抗生素药物,包括磺胺类、喹诺酮类、抗结核、抗真菌药物等。记者经过走访调查发现,这一规定虽然实施已过半年,但消费者仍可在药店随便购买处方药,甚至是国家明文规定的必须凭医生处方购买的抗生素。有专家表示,药房随意销售处方药,也导致了不合理用药。

  1月27日上午,记者分别对位于一环路、春熙路、西安路、红星路的四家药房进行调查,结果在没有凭医生处方的情况下,就轻松购买了阿莫西林、红霉素等抗生素。记者在买药过程中,只有一家药房的销售人员询问记者以前是否吃过阿莫西林,在得到肯定的答复后,销售人员将药拿给记者,而其余几家药房的销售人员连问也没问,就直接取药。

 数据显示

 医院滥用药情况严重

 不合理用药的情况如此突出,到底不合理用药有哪些危害?虽然目前四川地区尚无关于不合理用药具体统计数据,但不合理用药成为威胁患者健康主要杀手这一现状,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重视。

 药物不良致死人数增多

 全军合理用药信息咨询中心主任、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评价中心专家组组长唐镜波教授曾在接受某媒体采访时称,我国医院不合理用药的情况相当严重,不合理用药占用药者的12%至32%。我国有残疾人6000万,听力残疾占三分之一,其中60%至80%为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等中毒所致。按照美国药物不良反应致死社会人口的1/2200计算,我国药物不良反应致死人数达50余万人。

 1月28日中午,国家中药临床试验中心(成都)副主任段俊国教授接受了记者的采访。段教授认为,不合理用药的情况如果不加以控制,不仅会给病人自身带来危害,*终还将危害到全人类。

  滥用药物存在3大危害

  不合理用药的危害,主要有三个方面。首先,是直接导致治疗失败。用药不合理,如果不能对症下药、给药量不足、随便延长用药时间间隔,均不能获得良好的治疗作用,其结果会延误病程,使病情恶化而造成严重后果。其次,不合理用药会引起药物不良反应而增加病人的痛苦,这种痛苦可能是轻微的,也可能是严重的,可能是暂时的,也可能是**的。*后,不合理用药浪费了人类的资源。药品是人类的一种稀有资源,在不合理用药现象当中,有些是不该用而用,有些是该少用而多用,有的可用普通药而用贵重药,这不仅造成国家卫生资源的浪费,也使得一些药物对疾病的疗效迅速下降。

  各方观点

  救命药何以变成杀人刀?

  观点一:利益驱使

  在某大医院从医多年的一名内科医生向记者透露,并不是医生不懂得该怎么开

  药,而是在药品的背后利益驱使所然。现在,国内常用的处方药物已达7000种之多,可供医生选择的品种很多,同类药品之间的利润空间各不相同。

  以普通感冒为例,医生开的药可以在几元至几百元之间,另外还可以附加一些针对性不强、医不好病又吃不死人的药物。这位医生说,比如患了感冒之后,不少医生会建议病人输液,但到底是选择口服药好还是静脉输液好,这其中除了输液的疗效快之外,哪个医生敢拍着胸脯担保,说自己是真正在为病人着想呢?显而易见的是,输液所花的费用要比口服药多得多,在这种现象的背后,是医生可以多拿点工资。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由于目前医生的工资由基本工资、药品提成、治疗费等好几部分构成,所以开高价药、高档药越多,医生的收入也越高,因此小感冒花上几十上百元成为看似很正常的事。

  观点二:规避医疗风险

  医生夸大病情、防范性使用药物、轻病按重病治疗,这是目前不合理用药的又一普遍现象。该医生还告诉记者,医生这样做,是为了规避医疗风险,是一种自我保护。

  这位医生感叹说,医生这样做不是故意要害病人,而是为了减少纠纷。该医生抱怨说,尤其随着《医师法》对医生的进一步约束,病人的法律、维权意识的不断加强,医疗纠纷也越来越多了,稍微有点差错,病人就会找上门来。但是,哪个医生能担保自己能够在工作中做到万无一失呢,谁又想给自己找麻烦呢?所以,与其等着病人来找医院或者医生的麻烦,还不如未雨绸缪,回避这些可能发生的意外。迫于“情势所逼”,医生的通常做法是,不管病人的病情是否适合,反正将该用的药尽量用齐,将可能出现的后果全部告诉病人。

  观点三:病人认识所限

  患者自身认识的局限,也是造成不合理用药的一个重要因素。记者调查发现,相当一部分患者过分追求药品的疗效,片面听信药店的推荐和广告宣传,忽视了由此可能带来的不良后果。中国“百姓安全用药”调查结果表明,超过八成的被调查者把“疗效好”作为“影响选择用药”的首要因素。

  四川省药学会药剂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吴正中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不合理用药已经引起了成都某些大医院的重视,这些医院除了设立专门的感染办公室监测医生用药外,还要定期检测医院不合理用药的情况。*近,某三甲医院就对60位病人进行了检测,结果发现因医务人员造成的不合理用药只占了1例。由于病人自身认识的局限,也给合理用药的实现带来了一些不利的影响。

  观点四:体制弊端

  除了上面三种观点,还有业内人士尖锐地指出,现有的医疗体制存在不少弊端,这是造成不合理用药的根本原因,如果不从体制上解决这一问题,不合理用药的情况将会呈恶性循环。一位医院负责人向记者表示,直到2004年7月1日,我国才明文规定须凭处方购买抗生素,而在执行过程中,由于受到药店、消费者自身、医院等方方面面的影响,使得这一规定在某些地方成为一纸空文。

  服务手册

  合理用药**安全因素

  有报道称,目前上市药物中的70%被诸多原因而浪费,我国每年死于药物不良反应者近20万,若能大力推动合理用药,使用药物做到安全、有效、经济、适当,则可减少60%的浪费和大量药害。

  目前,尚无一个公认明确的合理用药定义。**合理用药也是难以达到的,一般所指的合理用药只是相对的,当今比较公认的合理用药应包含安全、有效、经济与适当这4个基本要素。对于如何做到合理用药,吴正中副主任委员套用了一句流行的广告词———“只选对的,不选贵的”。吴称,研发一种新药需要几代人的努力,而破坏这种药物或许只需要几年甚至几个月,是药三分毒,掌握合理用药的尺度,无论对于医生还是患者本身,都是相当重要的。药品的安全、有效*为重要,而不能简单地认为越贵的药物、*高档的药物就*适合病情。从事中药试验和临床开发多年的段俊国教授,则用他所熟悉的中医对合理用药做出解释———辩证论治,对症下药,可用可不用的药物尽量不用。

  滥用药将导致“无药可用”

  近日,哈医大四院检验人员从两例肺感染患者的痰液和气管灌注液中,培养分离出3株“发光致病杆菌”。在国外,“发光致病杆菌”导致肺部炎症尚未见到。

  该院研究人员发现,该病菌对大部分的抗生素都产生耐药性,但在国外报道中,庆大霉素足以“制服”它。专家认为,这种现象是人为诱发的,如动物喂养的饲料中添加土霉素等抗生素,均可造成细菌基因自发或诱发突变,转移和重组以及耐药性的结合转移。专家呼吁:抗生素滥用可使细菌基因改变,长期滥用将无药可用。


本文地址:/news/29.html 转载请说明出处!

版权所有:五行人养生网 备案号:豫ICP备1700255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