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经脉循行
督脉者,起于少腹以下骨中央,女子入系廷孔,其孔溺孔之端也。其络循阴器,合篡间,绕篡后,别绕臀,至少阴与巨阳中络者,合少阴上股内后廉,贯脊,属肾,与太阳起于目内眦,上额,交颠上,入络脑,还出别下项,循肩髆,内侠脊,抵腰中,入循膂,络肾。
其男子循茎,下至篡,与女子等。
其少腹直上者,贯脐中央上贯心,入喉上颐,环唇,上系两目之下中央。
二、主要病候
疝气,带下,腹下结块等。
三、主治概要
本经腧穴主治腹、胸、颈、头面的局部病证及相应的内脏器官疾病,少数腧穴有强壮作用或可治疗神志病。
四、腧穴(共24穴) 定位、主治
1.会阴 (RNl)
[定位] 在会阴部,男性当阴囊与肛门连线中点处,女性当大阴唇后联合与肛门连线中点处。
[主治] 小便不利,阴痛,痔疾,遗精,月经不调,癫狂,昏迷,溺水窒息。
2.曲骨(RN2)
[定位] 在耻骨联合上缘中点处。
[主治] 小便不利,遗尿,遗精,阳痿,痛经,月经不调,带下。
3.中极 (RN3) 膀胱募穴
[定位] 在下腹部正中线上,当脐下4寸处。
[主治] 小便不利,遗尿,疝气,遗精,阳痿,月经不调,崩漏,带下,阴挺,不孕。
4.关元(RN4) 小肠募穴
[定位] 在下腹部正中线上,当脐下3寸处。
[主治] 遗尿,小便频数,尿闭,泄泻,腹痛,遗精,阳痿,疝气,月经不调,带下,不孕,中风脱证,虚劳羸瘦(本穴有强壮作用,为保健要穴)。
5.石门(RN5) 三焦募穴
[定位] 在下腹部正中线上,当脐下2寸处。
[主治] 腹痛,水肿,疝气,小便不利,泄泻,经闭,带下,崩漏。
6.气海(RN6) 肓之原穴
[定位] 在下腹部正中线上,当脐下1.5寸处。
[主治] 腹痛,泄泻,便秘,遗尿,疝气,遗精,阳痿,月经不调,经闭,崩漏,虚脱,形体羸瘦(本穴有强壮作用,为保健要穴)。
7.阴交(RN7)
[定位] 在下腹部正中线上,当脐下1寸处。
[主治] 腹痛,疝气,水肿,月经不调,带下。
8.神阙 (RN8)
[定位]在肚脐中央。
[主治]腹痛,泄泻,脱肛,水肿,虚脱。
9.水分 (RN9)
[定位]在腹部正中线上,当脐上l寸处。
[主治]水肿,小便不通,腹泄,腹痛,反胃,吐食。
10.下腕 (RNl0)
[定位]在上腹部正中线上,当脐上2寸处。
[主治]腹痛,腹胀,泄泻,呕吐,食谷不化,痞块。
11.建里 (RN11)
[定位]在上腹部正中线上,当脐上3寸处。
[主治]胃痛,呕吐,食欲不振,腹胀,水肿。
12.中腕(RN12) 胃募穴;八会穴之腑会
[定位]在上腹部正中线上,当脐上4寸处。
[主治]胃痛,呕吐,吞酸,呃逆,腹胀,泄泻,黄疸,癫狂。
13.上脘(RN13)
[定位] 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5寸处。
[主治] 胃痛,呕吐,呃逆,腹胀,癫痫。
14.巨阙 (RN14) 心募穴
[定位]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6寸处。
[主治]胸痛,心痛,心悸,呕吐,癫狂痫。
15.鸠尾 (RN15) 络穴;膏之原穴
[定位]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胸剑结合部下1寸处。
[主治]胸痛,呃逆,腹胀,癫狂痫。
16.中庭(RN16)
[定位]在胸部正中线上,平第5肋间,即胸剑结合部。
[主治]胸胁胀满,心痛,呕吐,小儿吐乳。
17.膻中(RN17) 心包募穴;八会穴之气会
[定位] 在胸部正中线上,平第4肋间处。
[主治] 咳嗽,气喘,胸痛,心悸,乳少,呕吐,噎膈。
18.玉堂(RN18)
[定位]在胸部正中线上,平第3肋间处。
[主治]咳嗽,气喘,胸痛,呕吐。
19.紫宫 (RN19)
[定位] 在胸部正中线上,平第2肋间处。
[主治] 咳嗽,气喘,胸痛。
20.华盖(RN20)
[定位] 在胸部正中线上,平第1肋间处。
[主治] 咳嗽,气喘,胸胁胀痛。
21.璇玑(RN21)
[定位] 在胸部正中线上,当天突下1寸处。
[主治] 咳嗽,气喘,胸痛,咽喉肿痛。
22.天突(RN22)
[定位] 在颈部前正中线上,当胸骨上窝中央。
[主治] 咳嗽,气喘,胸痛,咽喉肿痛,暴喑,瘿气,梅核气,噎膈。
23.廉泉(RN23)
[定位]在颈前正中线上,当舌骨体上缘中点处。
[主治]舌下肿痛,舌纵流涎,舌强不语,暴暗,喉痹,吞咽困难。
24.承浆(RN24)
[定位]在面部,当颏唇沟的正中凹陷处。
[主治]口喎,齿龈肿痛,流涎,暴喑,癫狂。
版权所有:五行人养生网 备案号:豫ICP备1700255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