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书籍

藏象之六腑:胆——中医养生基础知识之九
作者:admin 日期:2016-06-21 20:36:46 点击:650

六腑,是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的总称。它们的生理功能是“传化物”,生理特点是“泻而不藏”,“实而不能满”。饮食物入口,通过食道入胃,经胃的腐熟,下传于小肠,经小肠的分清别浊,其清者(精微、津液)由脾吸收,转输于四脏,布散于全身;其浊者(糟粕)下传于大肠,经大肠的传导,形成粪便排出体外;脏腑代谢产生的浊液,则经三焦注入肾和膀胱,在肾气的蒸化作用下生成尿液,排出体外。饮食物在其消化吸收和排泄过程中,须通过消化道的七道门户,《难经》称为“七冲门”。如《难经·四十四难》说:“唇为飞门,齿为户门,会厌为吸门,胃为贲门,太仓下口为幽门,大肠小肠会为阑门,下极为魄门,故曰七冲门也。”

六腑的共同生理特点是受盛和传化水谷,因而其气具有通降下行的特性,如《素问·五藏别论》说:“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所以然者,水谷入口,则胃实而肠虚。食下,则肠实而胃虚。”每一腑都必须适时排空其内容物,才能保持六腑通畅,功能协调,故有“六腑以通为用,以降为顺”之说。

胆居六腑之首,又为奇恒之腑。胆位于右胁下,附于肝之短叶间。胆与肝由足少阳经和足厥阴经相互属络,构成表里关系。胆的生理功能主要是贮藏排泄胆汁和主决断。

(一)主要生理功能

1.贮藏和排泄胆汁

胆汁来源于肝,由肝精肝血化生,或由肝之余气凝聚而成。胆汁生成后,进入胆腑,由胆腑浓缩并贮藏。贮藏于胆腑的胆汁,在肝气的疏泄作用下排泄而注入肠中,以促进饮食水谷的消化和吸收。若肝胆的功能失常,胆汁的分泌排泄受阻,就会影响脾胃的受纳腐熟和运化功能,而出现厌食、腹胀、腹泻等症状。若湿热蕴结肝胆,以致肝失疏泄,胆汁外溢,浸渍肌肤,则发为黄疸,出现目黄、身黄、小便黄等症状。相对于肝气升发,胆气以下降为顺,若胆气不利,气机上逆,则可出现口苦、呕吐黄绿苦水等症状。

2.主决断

胆主决断,是指胆在精神意识思维活动中,具有判断事物、作出决定的作用。胆的这一功能对于防御和消除某些精神刺激的不良影响,以维持精气血津液的正常运行和代谢,确保脏腑之间的协调关系,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胆气豪壮之人,剧烈的精神刺激对其所造成的影响较小,且恢复也较快;胆气虚怯之人,在受到不良精神刺激的影响时,则易于形成疾病,出现胆怯易惊、善恐、失眠、多梦等精神情志异常的病变。

(二)胆为奇恒之腑

胆是中空的囊状器官,内盛胆汁。古人认为胆汁是精纯、清净的精微物质,称为“精汁”,故胆有“中精之府”、“清净之府”或“中清之府”之称。胆的形态结构与其他五腑相同,皆属中空有腔的管状或囊状器官,故为六腑之一;但因其内盛精汁,与五脏“藏精气”的功能特点相似,且与饮食水谷不直接接触,只是排泄胆汁入肠道以促进饮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故又为奇恒之腑之一。


本文地址:/list_8/61.html 转载请说明出处!

版权所有:五行人养生网 备案号:豫ICP备17002559号-1